文 / Avadhutika Ananda Mitra Acarya
梵咒就像一個火箭引擎,驅策著心靈超越意識較低層次的「引力場」,穿過潛意識心靈的騷動,進入超意識-甚至越過超意識。因此,正確的靜坐過程意味著透過強烈專注於梵咒產生巨大的心理能量。
有些靜坐系統涉及到一些聲音的內在默誦,會建議靜坐者不要專注於它們。這樣的技巧相當令人放鬆及恢復精神,但為了靈性的提升,專注是不可或缺的-努力不懈地將心靈專注於梵咒。如同農夫的心靈專注於他生病的兒子身上、化學家專注於研究,或女巫專注於水晶球-心靈專注於任何思考的對象,會產生所需要的內在能量以提升心靈到更精細的層次。有一些針對阿南達瑪迦靜坐者進行的實驗,其過程是以專注開始,結果顯示出他們的身體和心靈並不是睡著或被動性放鬆,而是處於一種強烈生理活動的狀態:有更多的能量在其中流動。
梵咒的三個特性:
脈動性
梵咒的特殊作用是什麼呢?把心靈專注於梵咒,吾人能夠超越心靈較低層次的無知和幻覺嗎?梵咒必須要有三個特性,使不安的心靈穩定下來、供給它能量以及將它傳遞到更精細的領域。因此,梵咒必須具有脈動性、梵音性和理念性
首先,它必須具有脈動性。它必須有二個音節,以便有節奏地配合呼吸脈動,因為呼吸對吾人的意識有很深的影響。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每當生氣或心煩時,呼吸會變得短促,但當你全神貫注於工作時,呼吸自然會變得緩慢又深沉。
呼吸的功能和身體的生命能(prana)之波流有密切關係,轉而對心靈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呼吸快速且不規律,生命能會變得不穩定而且容易激動;心靈也會受到干擾,結果知覺和思考也會變得不清晰。因此,呼吸控制法(pranayama)是瑜伽鍛鍊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呼吸愈緩慢有規律,生命能就愈平靜,心靈也愈容易專注和控制。
曾經有一位大臣得罪了國王。國王為了處罰他,便命令將他監禁在一座非常高的監獄頂樓直到死去。那天晚上,大臣的忠貞妻子哭著來到監獄,想看看是否有任何辦法幫他脫逃。於是他叫她隔天晚上再回到這座監獄,並且要帶一條繩索、細繩、絲線、一隻甲蟲和一壺蜂蜜。雖然他的妻子對這奇怪的指示感到納悶,不過還是遵從他,隔天晚上就帶給他想要的物品。大臣指示她把絲線緊緊綁在甲蟲的腿上,用一滴蜂蜜黏住牠的觸角,然後把牠放在監獄的牆上,讓牠的頭往上朝。因為蜂蜜的香味吸引,甲蟲慢慢地沿牆往上爬,絲線也慢慢被拉長。數小時之後,甲蟲爬到頂樓,他解開甲蟲腿上的絲線。然後叫妻子把懸盪在地面的絲線尾端綁在細繩上,他把絲線往上拉直到抓住細繩的尾端。接著指示她把繩索綁在細繩的另一端,他再把細繩往上拉,直到抓住繩索把它綁在監獄的窗戶上,最後延著繩索往下滑而獲得自由。
絲線就像呼吸運動,細繩就像生命能,繩索就如同心靈。藉著控制呼吸運動,我們能夠控制住生命能,而藉著控制生命能,我們能夠控制住心靈。然後我們就能從所有的束縛中獲得解脫。
因此,梵咒必須要有二個音節,以便緩慢有節奏的內在默誦能夠緩慢呼吸、穩定生命能、平靜並且控制住不安的心靈。
梵咒的第二個特性:梵音性
第二個特性是梵音性。梵咒必須要有一定的聲音和波動模式,以便內在默誦梵咒時,會提升個體自己的波動或「存在的節奏」。
宇宙萬有的每一個存在在宇宙和諧中都有它自己特定的存在節奏和音符。從脈動的類星體到振盪的電子-從山脈的超音波旋律到生物不間斷的回響、歌唱、擊鼓、呼呼聲、喀嚓聲、笑聲和哭聲-所有的音符在這廣大的宇宙音樂會?被編成管弦樂曲。
這無數有節奏的運動其源頭就是無限至上意識-寂靜無聲的和平海洋。不受任何波動的干擾,它以無限的直線在永恆中流動。
古代智者把他們的心靈融入於未顯現的至上意識之海洋,了悟到宇宙是各種不同波長的波動之遊戲。藉由他們的直覺能力,他們瞭解到宇宙和諧的法則控制著這波流,於是他們發展出精細的聲音科學來影響創造的節奏-未藉用任何的機械裝置。
七千年前偉大的瑜伽大師希瓦發展出印度音樂,是此科學的一個支系。古典的拉格(ra’ga)能夠與自然的節奏調諧,因此每一個拉格只能在某個季節和當天的某個時間?演奏或唱和,以產生特定的情感來影響音樂家和聽眾。某個拉格只能在春季黎明時分才可以演奏以喚起宇宙之愛,另一個拉格只能在夏季夜晚唱和以喚起憐憫心;還有一個拉格只能在雨季正午時分以喚起勇氣。
據說,音樂大師不僅控制人類的情感,也控制自然的表現,能夠隨心所欲產生熱和雨,只有他們的聲音波動能讓精細的樂器產生共鳴!歷史文獻描述了16世紀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的御前樂師譚星(Tansen)擁有非凡的能力。當太陽還在頭頂上時,大帝命令他唱一首夜間拉格,他那富有振撼力的歌曲立即讓整個皇宮籠罩在黑暗?。
然而,所有的聲音科學中最精細的是梵咒科學。大師知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節奏會在特定的頻率?振動。如同交響樂的許多樂器能夠和諧地演奏,心靈和身體(心理波、心跳、新陳代謝率等等)的所有不同「生物節律」之結合會產生個體特定的「旋律」。如果個體的旋律被提升到更精細緩慢的頻率,最後會變成無限-心靈會融入於無限的宇宙意識。
透過長期的內在實驗,瑜伽行者發展出一系列強而有力的聲音或梵咒,當吾人默誦的時候,會與個體的存在節奏產生共鳴,然後逐漸將它轉變成至上和平的無限直線。
這些聲音源自他們自己身體的內在,然後予以系統化,成為世上最古老的字母和語言-梵文。
梵文:人體的永恆之歌
閉上眼睛一會兒,然後傾聽。
你有聽見什麼嗎?即使我們是在「安靜」的環境?,仍然有許多聲音在耳朵旁轟轟作響:單調的機器嗡嗡聲、遠處傳來的風聲、鳥鳴聲、電話聲、建築物吵雜聲和交通噪音,要從現代世界?避開外在聲音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我們能夠把心靈從這些外在聲音中收攝回來,我們將會聽到更多更精細的內在波動。科學實驗室的隔音設備阻絕了外在所有吵雜聲,有些人在這完全的寂靜中仍然能夠聽見一些內在的聲音:高音的共鳴、神經系統的震動以及血液的脈動。
數千年前,瑜伽行者在完全寂靜的洞穴或山上做靜坐,不僅能夠把他們的心靈從外在聲音中收攝回來,而且還能夠從身體的吵雜聲中收攝回來。他們時常把心靈專注於內在的精細能量中樞。沿著脊椎和大腦內的心理能量中樞(脈輪)共有七個,控制著心靈和身體的功能。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這些脈輪,但當心靈和身體透過靜坐變得更精細時,就能察覺和控制住這些精細的能量中樞。
開悟的聖人、所有靈性道路和文化的神秘主義者-佛陀、古代中國人、印度教徒、密宗鍛鍊者、基督徒和猶太神秘主義者、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和原始美洲印第安人-都已描述過脈輪。最近,科學也已偵測出它們。靈敏的儀器在脈輪區域測出有能量從身體的表面放射出來(已知這些超頻率來自生物化學和解剖學系統)。
古代瑜伽行者把內在的耳朵導向這些能量中樞,能夠聽見每一個能量中樞所放射出來的精細波動-共有49種不同的波動。然後他們大聲地唸出聲音來,而這些精細的內在聲音每一個就變成了梵文字母表的字母。
因此,梵文有時稱為「所有語言之母」,它是我們的精細內在能量具體化的結果。它是人體的永恆之歌。
梵咒轉變成存在的節奏
當時的瑜伽行者把這些強而有力的聲音結合成能夠與宇宙節奏調諧的梵咒。數千年來,這些梵咒從未被記載下來,唯恐不值得的權力追求者會濫用它們,所以都是直接由上師傳授給門徒。甚至到今日,它們都必須由阿南達瑪迦合格的老師親自傳授;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存在節奏,所以傳授給他們的個人梵咒也會因人而異。因此,所有國籍的人們,不論他們的語言為何,都會使用梵咒來做靜坐,因為梵文是自我了悟的宇宙性語言。
在靜坐中不斷默誦精細的梵音,此梵音節奏會振動脈輪並且平靜不安的心靈:
然後靜坐者的存在節奏會逐漸緩慢下來,與梵咒產生共鳴。
最後,它會轉變成直線性宇宙節奏,並且融入於宇宙意識的永恆寂靜和安詳的海洋?,而那是所有瑜伽鍛鍊的目標。
梵咒的第三個特性:理念性
梵咒不只是一個具有波動和脈動的聲音,使心靈和身體的所有節奏與至上節奏和諧,而且還有一個特殊的擴展意義。
數世紀以來,瑜伽行者已教導這簡單的真理:「你想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現在它已被接受為是心理學的事實,心靈會變成如同它所觀想的對象。許多實驗顯示出,如果專注一段長時間,我們的意識易與任何專注的焦點合而為一或產生認同。因此,想像和肯定會逐漸把我們的心靈轉變成所專注的對象。
人們時常會受到自己的負面或卑劣思想所限制,為了完全改變我們的人格,心理學家試圖改變我們的「自我想像」。在一個實驗?,有一個人使盡全力,卻只能舉起150公斤重的東西。但把他催眠之後,催眠師不斷地重覆:「你是世上最強壯的人,你有巨大無比的力量!」結果在催眠狀態下,他毫不費力地舉起200公斤重的東西。
世界各地的人們現在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成功、更受歡迎和擁有更多的財富,都在運用「正性思惟的力量」、「正性肯定和創造性想像力」。但瑜伽的目標並不像世俗的成功或財富如此的狹隘或有限。它完全是無限的-吾人的心靈無限擴展而融入於至上意識。
因此,靜坐過程也運用了反覆肯定梵咒的意義:「我是無限意識」、「我與那合而為一」。事實上,這就是真實-在我們存在的最高層次,我們是無限的,我們一直都是無限的;我們不瞭解它只是因為我們認同自己的小我以及有限的心靈較低層次。
所以,藉由每天的鍛鍊,藉由不斷的觀想「我是那個」,會逐漸減少我們對身體和心靈較低層次的虛假認同,反之逐漸認同內在的喜悅大我。當心靈不知不覺逐漸擴展到愈來愈高的心靈層次時,在那輝煌的日子?,我們將會完全免於所有自我的束縛並且了悟到我們不是這個身體,也不是這個心靈,我們不是這不完美的人格-我們是無限的。我們就是至上意識。屆時,我們將會超越梵咒-超越脈動、超越波動、超越觀想-在屏息靜默中,我們融入於與所有的起源合而為一的狂喜?。
我們遲早會經歷到它-這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每一個人都是無限的力量、能量和知識的管道-充滿無盡喜悅的管道。夢境、催眠、幻覺、靈光一現和直覺性遠見已給予我們一些有關我們內在空間有無限資源的概念。我們現在必須檢視心靈的外在傾向並且把意識轉而向內,以致於我們能夠探索內在的光明領域。
「至上意識在你的內在,如同奶油在牛奶?;透過靜坐攪動你的心靈,祂將會出現-你將會看見至上意識的燦爛照亮你的整個內在存在。祂就像是你內在的地下河流。除去心靈的沙粒,你將會在內在找到清澈的涼泉。」
師利‧師利‧阿南達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