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vadhutika Ananda Mitra Acarya
Kundalini(意識能量;蜷曲的靈蛇;拙火)這門科學已有數千年之久。它是密宗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密宗是七千年前上主希瓦予以系統化的靈性科學。密宗在過去未曾被公開教導:惟恐這強而有力的鍛鍊會落入不道德或追求權力的人們手中,因此只有值得的弟子能直接從他們的靈性導師那裡學習。數世紀以來,這古老的科學只由上師傳授給弟子,所以從未有過文字的記錄。但是後來,上師的水準逐漸墮落,有必要把這些祕傳寫下來,使它們不會完全遺失。然而這些都是以「模糊語言」來記錄,即寓言、符號、密碼,以致於不會讓不配的追求者所誤解和濫用。為此目的,如果我們沒有適當的指引,古籍對今日的我們而言,可能會令人困惑,甚至使人產生誤解。
什麼是意識能量?
造化勢能(至上意識的運作原理)透過宇宙秩序將她自身分別顯現為「希瓦妮」(Shiva’nii;造化勢能在第一階段的名稱)、「拜拉薇」(Bhaeravii;造化勢能在第二階段的名稱)和「巴瓦妮」(Bhava’nii;造化勢能在第三階段的名稱)。她最後的顯現「巴瓦妮」本質上是惰性的。由於她的影響力,無限意識逐漸粗鈍化為最後的階段,即固元素。意識能量是「巴瓦妮」以人體形式的表現。依據密宗,人體結構是大宇宙的小宇宙。人體的五個脈輪(精細的能量中心)是人體形式內五大基本元素之控制點:
• 海底輪:控制固元素;
• 生殖輪:控制水元素;
• 臍輪:控制火元素;
• 心輪:控制氣元素;
• 喉輪:控制乙太元素.
個體心靈是大宇宙心靈的小宇宙複製,它的控制席位在眉心輪,而至上意識在人體的席位是在頂輪。因此,體內的海底輪是最粗鈍的固元素之控制中心-是身體最惰性的一點。這是粗鈍表現的最後狀態,可以說是創造的終點。造化勢能的動力在此處已到達終點:處於最惰性的狀態。「巴瓦妮」以意識能量的形式蟄伏在海底輪。她是蟄伏而不是死亡:大宇宙的無限潛能強而有力,已創造出這無窮多變的世界,現在蟄伏著等待再回歸到她與至上意識合而為一的狀態。她等待著從沉睡中醒來,登上純意識(頂輪)的席位。
Kula是脊椎神經的尾端。Ku意指「身體結構」,la意指「容器」。因此,kula意指「身體結構的容器」。因為「巴瓦妮」以潛伏形式(kula)位於海底輪,所以她被稱為「kulakun’d’alinii(蜷曲的靈能)」。
脈輪被描述為「神經叢」,似乎與內分泌系統有關,但事實上,它們遠比身體的腺體或神經還要精細。它們是體內所有精細能量波流的控制中心。意識能量靜靜躺在海底輪,阻礙了她自由通往中脈(sus’umna)的通道。個體意識來自至上意識,有著再融入其源頭的潛能;但心靈習性的各種束縛將這二者分開,而習性是由脈輪所控制。意識能量上升到中脈,一個接一個地穿過脈輪而掙脫開束縛時,個體就會再次變成了至上-個體變成了希瓦。因此,靈性旅程事實上就是意識能量的旅程,把能量從最低的中心轉變成最高的中心-打通中脈的通道,逐一釋放並且導引體內這強而有力的潛伏能量。
所有的靈性鍛鍊皆是為了提升意識能量,每一個真正的靈性體驗都是這靈性能量上升的一種表現,諸如上主或天使的懲罰、閃光、聽見精細的聖音、狂喜、天人合一、出神。
喚醒意識能量:梵咒
完美梵咒是指「業經證明」或有效力的梵咒,意識能量的解脫會因完美梵咒的一擊而中斷。梵咒是聲音波動的集合,會對心靈產生出強而有力的共鳴或共振的波動。密宗經典云:「不可思議的是這有力的梵咒。」事實上,梵咒是密宗科學的根基;意指「那解脫心靈的」掙開了造化勢能的束縛,使它回歸到純意識的狀態(man意指心靈,trae意指解脫)。
完美梵咒是真正的上師所賦予靈性力量的梵咒。在賦予過程中,上師把他自己的意識能量提升到最高頂點的頂輪,並且默誦梵咒給予強大的靈性能量。然後才把他自己的意識能量下降回來。
在啟蒙過程中,當師父親口把正確的梵咒傳授給弟子時,梵咒的波動將會「擊中」個體體內的沉睡靈性之源並且喚醒它。為此目的,從書本上或其它來源(甚至是網際網路)所學習到的梵咒,都不會產生出完美梵咒的力量。
經典云:「唯有經由上師的恩典而獲得的梵咒能夠給予所有的成就。」(Kularnava Tantra;庫拉那瓦密宗)
從給予梵咒的那一刻起,靈修者默誦的愈頻繁與熱切,意識能量在梵咒波動的影響下就愈上升。一旦停止默誦,意識能量就會回復到原來的沉睡。如果心靈日以繼夜一直持續默誦完美梵咒,意識能量就會持續永恆覺醒。當意識能量沉睡時,個體會處於三個狀態之一:清醒狀態、夢境或無夢的睡眠狀態。唯當喚醒意識能量,個體才能進入第四個狀態-無二元性的狀態(turiiya)。
啟蒙
密宗經典云:「啟蒙是通往解脫的第一個階梯。」
上師賦予強而有力的完美梵咒給值得的靈修者,此過程稱為啟蒙,弟子的意識能量會因梵咒的「擊中」而突然從沉睡中覺醒。
真正的上師是大宗師:
依據密宗,有二種類型的瑜伽行者:宗師(kaola)和大宗師(maha kaola)。宗師是一位已將他(她)的意識能量提升到松果體的控制點的靈修者,他(她)已達到基本逆向和基本正向之間的結合,即起點和終點之間的結合。宗師(kaola):「kula」的形容詞是kaola。
每一位靈修者都可以藉由他的靈修而成為宗師。而大宗師是罕見的偉大人格。對虔誠者而言,大宗師稱為「解脫者本體」。
「解脫者本體的現身是為了幫助人們在密宗上的進步。希瓦(Shiva)是大宗師。他在7000年前現身到這個娑婆世界。之後,約3500年前,另一位大宗師來臨:他就是上主克里斯那。宗師和大宗師之間的差異是宗師藉由靈修提升他自己的蜷曲的靈能並且與基本逆向和基本正向合而為一。至於大宗師,他還有能力提升其他人的蜷曲的靈能。宗師無法提升其他人的蜷曲的靈能,他只能提升他自己的蜷曲的靈能。但如果大宗師希望的話,他能夠提升其他人的蜷曲的靈能。」
師利‧師利‧阿南達慕提
宇宙科學
自古以來,許多靈性和宗教的傳統已知意識能量這門科學及其追溯:中國的煉金術士、道家思想家以及希伯來人的神秘主義。有些人認為約翰在啟示錄中所說的「七教會」和「七星的奧祕」代表七個脈輪。中世紀一位偉大的基督教神秘主義者雅各布伯麥(Jacob Boehme)描述了自己的經歷:「聖靈不會困在罪身?,而是閃電般出現,如同人們擊石取火劃出火花。聖靈從七座噴泉中升起,進入大腦,如黎明般的紅潤…但是來自天國的天使應該告訴我,儘管如此,我還是無法相信它。然而太陽就從我的聖靈中升起,因此我幾乎深信它。」